查看原文
其他

杜骏飞:冰花故事,一场羞耻(杜课422期)

2018-01-15 杜骏飞 杜课

目录

1、杜骏飞:《冰花故事,一场羞耻》

2、相关评论


冰花故事,一场羞耻

(谈话实录)



Q1

小王同学:

 

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有关“冰花男孩”的事件,我们之前一直强调艰苦奋斗,强调苦难对于人的塑造作用,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种观点,说赞美苦难是残忍的。您怎么看苦难对于人的塑造作用?



杜骏飞:


我们肯定不必去赞美苦难。但是我们会赞美人们面对苦难时的坚强。

 

从理论上来说,一个人,不管是一个成人还是个孩子,他如果有坚强的神经,有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,那么他就是值得我们去赞美的。


我们赞美微笑面对苦难的人,因为他是美好的。我们不会赞美苦难,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苦难,都还是苦难。


Q2

小王同学:

 

那经受了这些苦难,会对他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吗?



杜骏飞:

 

这是因人而异的。大部分人在遭受苦难之后,会变得更加命途多舛了。

 

人像植物一样,雨打风吹、寒霜遍体毕竟是一种伤害。你想想看,当你们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时候,别的孩子顶风冒雪在路上,甚至吃不饱、穿不暖。他们的学习肯定没你们好。他们在家里营养不良,那肯定比富贵的孩子竞争力要差一些。所以大部分的苦难,对人都是有负面影响的。

 

但是也不排除有少数人从中得到了一些正面的激发,比如说有的人因为遭遇了苦难变得意志坚强了,变得自强不息了,我们可以说,这对他来说也有好的一面。


这就像有少数植物,被砍过一刀后,会活得更加坚强壮健。

 

少数人也是这样的。我特别强调少数人,是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其实是受伤害而无从受益的:一点点不良环境的刺激,都足以影响一生。

 

另外,我也想说,即使对那些从苦难中成长的人来说,也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。比如童年的饥馑,对一个人肯定也有点正面作用。他耐饥了,珍惜粮食了,他也知道发奋了。但是你要知道,饥饿这种体验会伴随人的一生。有很多人小时候因为饥饿,后来变成有食物匮乏恐惧症的人。例如作家莫言。

 

所以我们不要去赞美苦难,也不认为苦难对于所有人的作用是一样的,它的后果千差万别。大部分情况下,苦难都是坏事。

 

也因此,我谴责“赞美苦难”这种做法。


这个孩子很了不起,但除此之外,这个故事一无是处:


我们会问,他的亲人怎么了?他的县长村长在做什么?我们还会问,这么富强的国家,怎么会允许有这样的磨难降临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?


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羞耻。


Q3

小王同学:

 

那我们能为他做什么呢?


杜骏飞:


如果你是一个新闻记者,你应该去报道他,但是,报道的时候不要报道表面上的东西,更不用报道一个很有趣很高大上的人物故事,那很伪饰。你不要学习那些记者。希望你能深层次揭示这些贫穷的来源,有勇气批评地方治理的不良、精准扶贫工作的不足,有愿景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。

 

如果你是一个地方官员,你就应该好好地照料好你的人民群众,照料好每一个贫穷的孩子,把地方政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民的福祉和尊严上,特别是放在对下一代根本利益的关怀上;你只有一辈子,既然选择了从政,终生在漠然、无为中度过,迟早会受到谴责。

 

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,那得看你有什么能力了。你的能力越强,责任就大。如果你能够去帮助一些穷孩子受到教育,就去支边支西;如果你有多余的衣物或者钱财,也可以捐给他们。你还可以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帮助社会,以知识援建老少边穷地区。


更多的同学们,如果还没技能、没时间、没金钱,你能做什么呢?你也可以励志人生,好好学习,发誓将来回馈这个社会,照料好这个世界;发誓去改造中国,让下一代这样的孩子不经受这么多的苦难;发誓将来成为一个能够对社会有益、能够促进公平教育的人。


我觉得这是大学生最需要做的,也是所有人都能做的。


我只怕等你毕业的时候,等你在职场顺利成长的时候,你忘了你在大学当中所受到的教育,你忘了你当年的发愿和誓言。


所以,我从那时回来,给你写下这一课。


相关评论


贫困最可怕的,不是让我们在最寒冷的天气里,穿着单薄的外套,蹬着破损的雨靴赶往学校,落得满头的冰花。贫困最可怕的是,孩子们因为满头冰花,被家长、老师和社会夸赞,从而让他们丧失对于正常生活的想象力……活在“冰花”里对孩子们来说,一点都不有趣,那是苦难,承受不起赞美的、真实的苦难。


——孙旭阳《我也做过“冰花男孩”,我知道赞美苦难有多残忍》


明初诗文三大家”之一的宋濂曾经在《送东阳马生序》里描述过自己的求学经历:“负箧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,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……”这与冰花男孩的经历极为相像,让人不禁感叹,时隔700多年后,求学对于一些人来说,仍然是艰难的事。因为在这个时代,冰花男孩只是一个缩影,他的背后是中国6000万的留守儿童。


——网易财经《冰花男孩背后:寒门子弟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》



舆论聚焦之后,“冰花男孩”立即获得了来自当地官方和社会爱心力量的关注与帮助,但这不该只是一个网络“热点”的温暖结尾。透过“冰花男孩”这样的个体的命运,我们更需看到的是,其背后的精准扶贫以及基本的公共服务,是否能够真正落实。


——新京报《冰花男孩,你可知上学不挨冻本就是你的基本权利》

 

大问题最怕积重难返,老问题最怕“见惯不怪”。我们期待,在脱贫攻坚中,不能止步于让贫困孩子们“有学上”,还要“上好学”。孩子们是社会中最柔弱的群体,他们理应得到更好的爱护。


——新华时评《让“冰花男孩”们先暖起来》



2018年开年,全民刷屏的集体姿势,让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这个让人心疼心酸的“冰花男孩“。从传播学角度来看,“冰花男孩”的命运,被大众媒体、自媒体暂时改变,无疑这也是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。


新闻场域对社会场域、政治场域,显然还是有着较为显著的渗透和影响。但这种影响是相互的,也是有限的。正如“冰花男孩”的命运可以暂时被改变,但是“爱心潮”过后呢?更多和他一样的“冰花男孩”乃至“冰花女孩”的命运呢?


很多类似的故事表明,经常是一窝蜂地献爱心,很快关注度又会转冷……要想真正解决问题,必须由政府部门从制度上、政策上来解决。

——《现代快报》郑春萍




【通知】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,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,现在异常已修复。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。
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

往期精选


人物:阿米尔·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,留下这九句话鲁迅先生 怀高华


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

文字:为师三十年 流量不能移,十万+不能屈 如何在金庸小说里过节?见字不会如面  十八愿|“心流”课夜航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?


关注“江歌案”评论指南暗黑的红黄蓝教材、历史与记忆高铁的文明遮盖着社会的原始看那些“灵魂的丧尸”!残害动物应该入罪


音频:一诚天下动青春时间穷人不要用“恐老”来遮掩平庸|考研三问 |“满大街都是圣人”


元能力养成: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 利他 运动乐群 悲悯


鸣谢:
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
编辑|顾旧

   责编|胡园 王静颖

         杜  课

邮箱:njuduke@163.com

不学不成  不问不知
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